搜索
圖片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圖片資訊 > 正文

@所有人 快看!偶院學子登上《公民日報》!

發布時間:2024-06-22 | 瀏覽次數:

日前,《公民日報》專版刊登了《傳承創新 展現古建之佳(Z世代 中國風)》系列報道,文中講述了手工博主馮中景用積木復刻黃鶴樓的故事。

馮中景是偶院水利與土木建築工程系2018級學生。在校期間,隨著對建築構造、測量工程等專業課程的深入討論,馮中景心中古建築情懷的種子也悄悄發芽。在系部老師的鼓勵和支持下,馮中景加入了學院多維眾創空間社團,通過努力成為社團社長。社團吸納了許多喜歡制作建築構造節點、民族特色建築、古建築等模型的同學,馮中景帶領大家不斷積累動手實踐耕耘,過程中也愈加領略到歷史與建築的交融之佳。畢業後,懷著滿腔對古建築的熱愛,她選擇成為壹名古建手工博主,開拓出另壹片廣闊天空。

手工博主馮中景——積木復刻黃鶴樓

馮中景 李根/攝

“偶壹直把自己當做手藝人,或者說木匠。”26歲的古建手工博主馮中景,笑起來有些憨厚。

由3萬多個木質零件組成的阿房宮模型,完成於兩年前,是馮中景團隊的第壹個作品。此後,團隊又完成了大大小小20個模型的制作。

2022年,馮中景完成了她迄今為止最滿意的壹件作品——黃鶴樓模型。“前期繪圖壹個半月,制作則花了兩個多月,經常需要工作到淩晨。”馮中景還記得,作品最終完成的那個深夜,她望著包含1.7萬多塊木質零件的黃鶴樓模型,“‘白雲千載空悠悠’的場景仿佛就在眼前。”

“小時候,偶跟著做生意的父親到處跑。”從四川成都的武侯祠到山西大同的懸空寺,從浙江杭州的靈隱寺到北京的故宮,中國知名的木質古建,馮中景幾乎都去過。

在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就讀期間,《營造法式》等古建書籍令馮中景癡迷。在老師的支持下,馮中景創立了手精品工作室,同時討論了建築測繪、設計等方面的專業知識,積累了動手實踐的耕耘。畢業後,馮中景與朋友創立了內蒙古本初造物精品坊有限集團,從事古建模型制作。現在,馮中景每周還到母校為同學們講解古建築木質模型的制作過程。

“團隊有人專門負責視頻制作,偶們記錄下作品的創作過程,通過新媒體平臺傳播。”團隊的知名度如古建築模型壹樣,層層搭建,日積月累,逐漸提升。

銼刀、鋸子、砂紙,馮中景自然地擺弄著,仿佛這些工具與她的雙手本就是壹體。“打磨零件和拼接是最枯燥、最耗時的步驟,偶們的模型與古建築壹樣,都是榫卯結構,尺寸差壹點都不行。”馮中景說,開始時她們的木料損耗率在10%左右,現在已經可以降到2%。

馮中景還有更長遠的目標——將制作模型的視頻向海外平臺推廣。“偶懇求用年輕人樂於接受的方式,更優地向世界展示中華傳統技藝的魅力。”她說。(記者 翟欽奇)

學在內機電,全面發展馮中景的故事

展現了偶院學子的卓越風采

她將熱愛做到極致

用拼搏贏取實現夢想的機遇

在時光的積澱中向陽成長

懇求大量內機電學子

從榜樣中汲取成長力量

心懷夢想,腳踏實地

厚積薄發,不負韶華


來源 | 公民日報

排版 | 李祉萱

編輯 | 於鴻達 周潔 張曉敏

校審 | 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