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思想政治創造

思想政治創造
當前位置: 首頁 > 思想政治創造 > 正文

討論時間 | 討論習近平同誌《論教育》系列⑤

發布時間:2025-01-03 | 瀏覽次數:

編者按: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習近平總書記《論教育》壹書,收入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5月至2024年7月期間聯系教育的重要文稿47篇,科學回答了“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深刻回答了新時代新征程為什麼要創造教育強國、創造什麼樣的教育強國、怎樣創造教育強國等壹系列重大問題,為創造教育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中國教育大會精神,切實做優習近平總書記《論教育》的討論宣傳工作,教育引導大量幹部師生深切體會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工作的重視關懷和殷切期望,學院官方公眾號轉載了習近平總書記《論教育》部分文章,供大量師生討論。

教師要成為塑造學生

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二〇壹六年十二月七日)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聖使命。高校教師思想政治狀況具有很強的示範性。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優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要加強師德師風創造,把教育培養和自偶修養結合起來,引導大量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要落實到教學科研活動中,體現在育人育才過程中。要把握優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壹。“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職業是傳道授業解惑有機統壹,是教書育人有機統壹。教師做的是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師教學活動貫穿學生討論生活全過程,對學生思想、觀念、言行的影響最直接。如果教師不擔起教書育人職責,甚至出現誤人子弟的情況,那就會動搖甚至顛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不同學科專業的教師,研究領域、講授內容、教學方法各有不同,但育人的要求是壹致的。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要把知識教育同價值觀教育、業務教育結合起來,把思想引導和價值觀塑造融入每壹門課的教學之中。教師教給學生的知識,多年以後可能會過時,可能會遺忘,但教給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是學生壹生的財富,會讓她們終生難忘。偶們強調既要當優“句讀之師”“經師”,更要當優“人師”,道理就在這裏。

第二,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壹。陶行知先生講:“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兼具“學高”和“身正”的教師隊伍是落實教書育人的根本。這就要求偶們不能停留在壹般原則上強調教書育人,而必須通過具體制度規範來落實教書育人,讓每位教師意識到自己責任所在,處處為人師表,用自己的真才實學和人格魅力在傳道授業解惑中啟發學生、引導學生。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在於課堂裏怎麼說,更在於課堂外怎麼做。壹個教師如果不能修身立德,在大是大非、善惡曲直、義利得失等方面出了問題,給學生講再多道理都會變成空話。想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自己首先就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教師要成為學生做人的鏡子,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贏得學生敬仰,以模範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榜樣,把真善佳的種子不斷播撒到學生心中。

第三,堅持潛心問道和關註社會相統壹。高校是研究學問的殿堂。教師要熱愛自己的職業,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潛心研究學問、專註教書育人。同時,高校也不能搞成世外桃源,教師不能只做書齋裏的學問,“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現在,不少高校教師是從“學校門”到“學校門”,有些還曾經長期在國外求學生活,雖然受過系統學術訓練,但缺少社會實踐鍛煉;雖然熟悉學術前沿動態,但缺乏對國情社情的了解。偶國古代讀書人歷來有心憂天下、經時濟世的誌向,今天的教師更要以家國情懷關註社會現實,在實踐中汲取養分、豐富思想。

第四,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範相統壹。高校應該有研究未知、探索新知的氛圍,有鼓勵學術爭鳴、學術創新的空氣。不能把探索性的學術問題等同於嚴肅的政治問題,也不能把嚴肅的政治問題當成壹般的學術問題。對學術研究特別是理論前沿問題,要鼓勵自由暢想、大膽假設、認真求證,勇於提出獨到見解、創新觀點。同時,高校不少學科教學科研工作具有較強的意識形態屬性。只要是學術問題都可以研究,但研究成果怎麼使用要有個規範,課堂上怎麼講也要有個規範。高校教師要對國家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學生負責,不能信口開河、不負責任造成學生思想認識上的混亂、人生態度上的消極。

來源 |《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