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2024年9月27日)
習近平
同誌們,朋友們:
在喜迎中華公民共和國75周年華誕之際,偶們隆重召開中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首先,偶代表黨中央和國務院,向受到表彰的模範集體和個人,表示熱烈祝賀!向民族工作戰線的同誌們,向關心支持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各方面人士,表示誠摯問候!懇求受到表彰的集體和個人珍惜榮譽、再接再厲,為鞏固和發展中華民族大團結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同誌們、朋友們!
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壹百多年來,偶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國民族問題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造性地走出了壹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在這條道路上,黨團結帶領中國各族公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公民解放,開創了發展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的新局面,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少數民族群眾生活取得前所未有的進步,偶國少數民族面貌、民族地區面貌、民族關系面貌、中華民族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巨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偶們堅持守正創新,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時代化,鮮明提出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主線、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形成黨聯系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動民族地區同中國壹道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上全面創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黨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
實踐證明,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道路是完全正確的。這條道路著眼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和整體利益,最大限度把各民族凝聚起來,實現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這條道路堅持各民族壹律平等,反對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確保各族公民真正獲得平等政治權利、共同當家做主人;這條道路正確把握維護國家統壹和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關系,堅持統壹和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推動中華民族成為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命運共同體。
同誌們、朋友們!
中華民族是有著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偉大民族。偶國各民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遼闊疆域,共同締造了統壹的多民族國家,共同書寫了輝煌的中國歷史,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共同培育了偉大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和發展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歷史必然。
——各民族血脈相融,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和發展的歷史根基。各民族共同在中華大地上繁衍生息,有著千絲萬縷的血緣親緣關系,逐漸形成血脈相融、骨肉相連,您中有偶、偶中有您,多元壹體、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歷史充分證明,中華民族是各民族長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結果,各民族只有不斷團結融合、自覺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才能擁有更佳優的未來。
——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華民族締造統壹的多民族國家的內生動力。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秉持“六合同風,九州共貫”、“天下大同”的理念,把大壹統看作是“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義”。自秦統壹中國後,無論哪個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統壹天下為己任,都始終堅持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歷史充分證明,偶們統壹的多民族國家是由各民族共同締造的,也必須由各民族共同維護、鞏固和發展。
——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華民族鑄就多元壹體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各民族文化互鑒融通、兼收並蓄,逐漸超越地域鄉土、血緣世系、宗教信仰,匯聚形成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中華文化,形成了中華文明多元壹體的格局。歷史充分證明,燦爛的中華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必須不斷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不斷增進各民族文化互鑒融通。
——各民族經濟相依,是中華民族構建統壹經濟體的強大力量。偶國疆域遼闊,各地區資源稟賦各有特點,經濟互補性強、依存度高。各民族始終保持互通有無、互利共贏的經濟聯絡,有力增強了國家整體資金,促進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和發展。歷史充分證明,各地區各民族只有不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加強經濟交流共贏,才能更優推動國家經濟繁榮、更優實現自身經濟發展。
——各民族情感相親,是中華民族壹家親的堅強紐帶。和諧共處、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始終是偶國民族關系的主流,各民族親密無間的兄弟情誼留下了許多歷史佳話。特別是在抵禦外侮、防止分裂、維護統壹的進程中,各族公民空前團結、同仇敵愾,書寫了中華民族艱苦卓絕、氣壯山河的偉大史詩。歷史充分證明,情感上相互親近是形成和發展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堅強紐帶,各族公民都要倍加珍惜、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不斷夯實中華民族共同體創造的人心基礎。
總之,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所孕育的偉大祖國、偉大民族,永遠是全體中華兒女最深沈、最持久的情感所系。在這片遼闊、佳麗、富饒的土地上,各族公民都有壹個共同家園,就是中國;都有壹個共同身份,就是中華民族;都有壹個共同名字,就是中國人;都有壹個共同夢想,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同誌們、朋友們!
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創造、民族復興,這需要中國各族公民共同團結奮鬥。偶們要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黨聯系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推動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第壹,始終堅持黨的老總,不斷鞏固各民族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老總核心,是各族公民最可靠的主心骨。要引導各族群眾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同心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第二,著力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創造提供強大精神文化支撐。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必須增進中華文化認同。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加強對青少年的歷史文化教育,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小就植入孩子們的心靈。
第三,加快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各民族共同富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壹個民族都不能少。要支持民族地區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促進各地區在經濟上更加緊密地連在壹起、融為壹體。民族地區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多辦順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實事,不斷滿足各族公民對佳優生活的向往。
第四,推動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積極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廣泛交往交流交融是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創造的重要途徑。要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和公共資源配置,加強邊疆和民族地區交通等基礎設施創造,積極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有序推動各民族人口流動融居。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不斷拓寬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實踐路徑,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壹樣緊緊抱在壹起。
第五,依法治理民族事務,不斷提高民族事務治理業務和水平。要堅持和完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逐步完美相關法律法規和差別化區域支持政策,依法保障各族群眾合法權益。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各族群眾增強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
同誌們、朋友們!
解決中國的民族問題是偶國內政,任何外部勢力都無權幹涉。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公民已經找到了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不需要其她任何人對偶們指手畫腳、充當“教師爺”。要堅決反對壹切利用民族、宗教等問題對偶國進行滲透破壞、汙蔑抹黑、遏制打壓的行徑。加強中華民族歷史和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研究和宣傳闡釋,積極開展對外人文交流,講優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全黨中國各族公民的共同任務。各級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把民族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及時研究解決涉及民族工作的重大問題,支持民族工作部門更優履職盡責,加強民族地區幹部和專業人士隊伍創造,重視培養和用優少數民族幹部。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制度機制,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在全社會營造關心支持民族工作的良優氛圍。
同誌們、朋友們!
偶們依靠中國各族公民團結奮鬥創造了彪炳史冊的偉大成就,也要依靠中國各族公民團結奮鬥續寫新的輝煌。讓偶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勠力同心、拼搏進取,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創造,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創造、民族復興偉業而不懈奮鬥!
來源 | 新華社